“知准则,守底线”——美术与设计学院开展
《长春人文学院职业行为十项准则》、
《长春人文学院教师职业行为十条红线》
集中学习和教育活动
“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迫切需要我们的教师既精通专业知识、做好‘经师’,又涵养德行、成为‘人师’”。教师的职业特性决定了教师必须是道德高尚的人群,为此对教师提出高标准、严要求,既是对学生负责,也是对民族负责。而我校的《长春人文学院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与《长春人文学院教师职业行为十条红线》文件,正是对教师师德师风与行为准则的具体解读,“准则”与“行为红线”能够帮助我院教师不断提高思想认识与政治觉悟,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与行为规范,努力成为社会公德的标杆。
按照学校关于开展学习《长春人文学院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长春人文学院教师职业行为十条红线》的学习要求,学院行政教辅队伍以及各系分别进行了集中学习。
2023年3月22日下午,在学院书记的带领下,学工队伍逐条详细学习了“十项准则”与“十条红线”相关内容。随后各位辅导员也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开展了讨论学习,畅谈了自己对“十项准则”、“十条红线”的理解,并逐一比对,查找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最后大家针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师德师风的重要论述摘编》《吉林省高校教师师德失范行为处理办法(试行)》《违反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典型案例》进行了热烈讨论,通过本次学习,大家纷纷表示要提高思想政治站位,增强底线意识,用爱心和耐心去教育学生,为学生创设良好育人环境,促进学生健康长。
3月22日中午,环境设计系全体教师在系主任的带领下,积极学习“十项准则”与“十条红线”,认真记录笔记。本次学习进一步增强了教师的责任感、使命感、荣誉感,明确师德底线,引导广大教师努力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

美术系在系主任带领下,全体教师于3月23日9点半在三楼美术馆进行了集中学习。针对学习的五项文件一一解读,并针对一些重点问题开展集体研讨,使教师对职业行为和日常规范产生更深刻认识。
高校教师,既担负着向学生传授知识、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文化探索的神圣职责,又承担着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使其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责任。美术系全体教师在未来的工作中将以身示范,做出教师应有的榜样作用。
3月24日下午15:00,服装系全体教师在三号楼510展开座谈会,认真学习五项文件,座谈期间教师们认真阅读了文件内容,并就此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师者,人之模范也”,好老师首先应该是以德施教、以德立身的楷模。座谈中教师们纷纷表示要严于律己,规范执教,为学生做榜样,用自己的言行感染学生,做一个学生信赖、学校信任、社会倚重的好教师。
3月27日,视觉传达系在305工作室召开全体教师会议,针对《长春人文学院职业行为十项准则》、《长春人文学院教师职业行为十条红线》等五项内容展开了集中学习和教育。
副院长、视觉传达系主任马锦天老师讲话,强调了本次学习的重要性,并带领全体教师共同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师德师风的重要论述摘编》。视觉传达教工党支部书记王萍宣读了五项文件,与会教师围绕《准则》和《红线》结合自身展开了讨论和自检。最后马锦天主任对视觉传达系教职工职业行为建设工作提出了要求,结合《违反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典型案例》对易发生师德失范问题的风险点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并强调教师要加强自身修养,坚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
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是教育变革的实践者、推动者,是提高全民教育质量的保证。教师的良好品德修养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榜样作用,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有利于做好教育工作。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在教师自身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中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它能使教师按照教师道德的要求,通过积极的自我锻炼、自我改造、自我陶冶、自我教育,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认识和选择能力,克服一切非道德意识的影响,从而形成适合我国社会发展的道德品质,为教育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