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总书记脚步看吉林丨
美术与设计学院“青力青为”志愿服务团队
开启2025年暑期“三下乡”主题社会实践活动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重要指示精神,长春人文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团委积极响应号召组建“青力青为”志愿服务团队。实践团由15名师生组成,赶赴白山开启文化传承、爱国主义主题实践活动。以“红色吉林”为本,探寻先辈足迹,传承文化精神,关注社会民生。


承历史之魂,绽艺术新蕊
长白山松花石博物馆中各式松花石展品映入眼帘,每一块都似在静静诉说着时光流转的故事。作为长白山地域独有的文化珍宝,在白山市市委工作人员的引领下,我们了解松花石所承载的悠久历史积淀与丰富的文化意涵。参观结束后,团队成员围坐于桌前进行交流研讨,结合本专业知识对本次探访总结。此次活动不仅是对物质文化遗产的一次深入探寻与创新传承,更是对民族智慧与创造精神的由衷礼赞。


7月21日,团队首站抵达王德泰将军与东北抗联历史展馆。解说员的深情讲述将师生带回烽火岁月。褪色的文件、斑驳的武器诉说着抗联将士以血肉筑起民族脊梁的壮烈。师生以画笔速写记录,线条急促而坚定,摹写将军坚毅眉宇、战士雪地剪影,体认“勇赴国难、血战到底”的抗联精神。


次日上午,团队肃立于石人血泪山罹难矿工纪念馆前。馆内镣铐、万人坑照片血淋淋呈现日寇掠夺与矿工血泪史。全体师生向罹难同胞深深鞠躬。学生代表致悼词:“血泪浸染的山石刻录民族苦难;今日之躬是以心为祭,立誓铭记。和平非天赐,乃英魂以血沃之!”深躬与誓言告慰逝者,肩负历史责任。



团队来到苍松翠柏掩映的四保临江烈士陵园。巍然耸立的纪念碑铭刻着四千英名。教师团队缓步上前,郑重敬献素洁鲜花。学子仰望丰碑,目光清澈坚定,鲜花承载对“碧血染白山,忠诚卫家国”英烈的崇高敬意与永恒追思。

步入四保临江战役纪念馆,详实史料与复原场景瞬间将师生拉回炮火连天的岁月。栗书记动情讲解临江人民支前壮举与将士浴血奋战。美术学子速写再现群众推车运粮、战士雪地冲锋场景,画笔化作桥梁,与历史赤诚共振,将“勠力同心、不胜不休”信念铭记心田。

纪念馆不远之处便是陈云同志临江旧居。狭小房间、朴素用具无声诉说着革命前辈在极端艰苦条件下运筹帷幄的智慧与克己奉公的作风。师生轻步缓行,凝视简朴旧物,感受“铁肩担道义,妙手绘蓝图”的沉着担当,陋室闪耀着共产党人恒久的精神光芒。


秉福祉之源,绘共生华章
行程尾声,团队在临江市恒兴中医院养老院进行社会福祉调研。经院长介绍,此养老院共有75名老人 其中分为自理、半自理和失能三种情况,目前可自理的老人仅有20%。这里采用医养结合的方式,保证老人在日常生活中对健康的把控。让 “老有所养” 进阶为 “老有所医、老有所乐”。通过相关调查问卷的结果呈现,是基层对 “老有所养、老有所医” 的生动实践,也是县级市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的缩影。社会福祉的进步,从来不是宏大的口号,而是像恒兴中医院养老院这样,从每一位老人的实际需求出发让更多人看到基层养老事业的探索与成效。



此行,我们既是调研者,更是被教育者。长白山松花石博物馆的松花石蕴藏着长白山的脉动;红色教育基地让我们读懂“美好生活”是无数热血与生命铺就。恒兴中医院养老院中,老人的安宁与护工的付出共生,机构责任与社会期待共生。我们青年的观察与思考,将汇入“福祉华章”,成为推动改变的坚定力量。三下乡不是结束,而是带着对土地和人的敬畏,更坚定走向未来的开始。
初审一校:杨月婷
复审二校:邓凯亓
终审三校:栗微